注册

工信部电子信息司:对国内RISC-V发展提出三点希望

来源:全球半导体观察       

7月16日第五届RISC-V中国峰会正式启幕。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先生致辞中表示,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,我们从单机到局域网、到互联网,我们可以看到微软的操作系统和英特尔的CPU占据主导地位,我们称之为Wintel,用的是X86指令集。到了移动互联时代,谷歌的安卓和ARM的CPU,AA系列用的是ARM的指令集。如果说单机是在局域网里,局域网是在互联网里,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里,就像上海的内环、中环、外环和环城的高速,那么现在进入了万物互联的时代,应该是一个更广阔的领域,那么它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架构为主导呢?有不少的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很有可能是一个开源指令集做出来的CPU计算芯片加开源的操作系统。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种想法,今天我们数千人齐聚一堂应该也是这样一种研判,在技术上的科学性、工程上的可行性和商业上的合理性,发挥了重要的作用。

史惠康先生称, RISC-V这些年来已经从学术领域走向了产业化,从嵌入式应用大步迈向了更广泛的计算领域。自2010年RISC-V指令集架构问世以来,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共同努力,推动生态爆发式的增长。据RISC-V国际基金会的最新数据,目前的会员单位以及个人已经有4500家,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,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全球基于RISC-V指令集的芯片出货量已经有数百亿颗,这充分证明了开放协作模式的强大竞争力。

史惠康分析,从全球格局来看,RISC-V的战略重要性日益突显,各国基于自身的发展和诉求持续在加大投入,美国在维系X86和ARM架构优势的同时,对RISC-V的关注度和投入也在显著提升;欧洲正在积极利用开源架构重塑其工业竞争力。对中国而言,RISC-V是实现信息技术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机遇,我们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落地实践,更在技术上和生态构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。

Baidu
map